1 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奶業(yè)信息監(jiān)管中一種奶業(yè)追溯二維碼編碼結構的術語和定義、基本特征、符號結構、符號印制、使用范圍、二維碼識讀。
本標準適用于奶業(yè)溯源監(jiān)管使用二維碼進行數據信息的記錄、查詢與交換。
2 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單)適用于本文件。
GB 18030-2005 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
JIS X0201-1997 信息交換用7位和8位代碼字符集
3 術語與定義
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。
3.1
校正圖形 Alignment Pattern
用于確立矩陣符號位置的一個固定的參照圖形,譯碼軟件可以通過它在圖象有中等程度損壞的情況下,再同步圖像模塊的坐標映象。
3.2
字符計數指示符 Character Count Indicator
定義某一模式下的數據串長度的位序列。
3.3
ECI 指示符 ECI Designator
6位數字,用于標識具體的ECI任務。
3.4
編碼區(qū)域 Encoding Region
在符號中沒有被功能圖形占用,可以對數據或糾錯碼字進行編碼的區(qū)域。
3.5
擴充解釋 Extended Channel Interpretation(ECI)
在某些碼制中,對輸出數據流允許有與缺省字符集不同的解釋的協議。
3.6
格式信息 Format Information
一種功能圖形,它包含符號使用的糾錯等級以及使用的掩模圖形的信息,以便對編碼區(qū)域的剩余部分進行譯碼。
3.7
功能圖形 Function Pattern
符號中用于符號定位與特征識別的特定圖形。
3.8
掩模圖形參考 Mask Pattern Reference
用于符號的三位掩模圖形標識符。
3.9
掩模 Mask
在編碼區(qū)域內,用掩模圖形對位圖進行XOR操作,其目的是使符號中深色與淺色模塊數的比例均衡,并且減少影響圖像快速處理的圖形出現。
3.10
模式 Mode
將特定的字符集表示成位串的方法。
3.11
模式指示符 Mode Indicator
4 位標識符,指示隨后的數據序列所用的編碼模式。
3.12
填充位 Padding Bits
值為0,不表示數據,用于填充數據位流最后一個碼字中終止符后面的空位。
3.13
位置探測圖形 Position Detection Patterns
組成尋象圖形的三個相同的圖形之一。
3.14
剩余位 The Remaining Bits
值為0,不表示數據,當編碼區(qū)域不能正好被8位的碼字填滿時,用于填充最后一個碼字后的空位。
3.15
剩余碼字 The Remaining Codewords
一種填充碼字,當所有的數據碼字和糾錯碼字不能正好填滿符號的容量時,用于填充所空碼字位置,它們緊跟在最后一個糾錯碼字之后。
3.16
段 Segment
以同一ECI或編碼模式編碼的數據序列。
3.17
分隔符 Delimiter
全部由淺色模塊組成的功能圖形,寬度為一個模塊,用于將位置探測圖形與符號的其余部分分開。
3.18
終止符 Terminator
用于結束表示數據位流的位圖0000。
3.19
定位圖形 Positioning Graphics
深色與淺色模塊交錯的圖形,便于決定符號中模塊的坐標。
4 基本特征
4.1 編碼字符集
4.1.1 數字型數據(數字0~9)。
4.1.2 字母數字型數據(數字0~9;大寫字母A~Z;9個其他字符:space,$,%,*,+,-,.,/,:)。
4.1.3 8位字節(jié)型數據(與JIS X0201一致的JIS8位字符集(拉丁和假名))。
4.1.4 中國漢字字符(與GB 18030-2005附錄A雙字節(jié)字符表一致的字符集)。
4.2 數據表示法
深色模塊表示二進制1,淺色模塊表示二進制0。
4.3 符號規(guī)格(不包括空白區(qū))
21x21模塊到177x177模塊(版本1到40,每版本符號每邊增加4個模塊)。
4.4 每個符號的數據字符數(最大規(guī)格的符號一版本40-L)
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,如需看標準全文,請到相關授權網站購買標準正版。